2023年“探索科学世界 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活动在云南圆满结束
为了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赋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启迪科学思维,宣传中国科学院的科研进展和成果,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工作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于2023年9月11-13日,组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软件研究所、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声学研究所7家成员单位科研院所的10余名专家及科普志愿者走进云南玉龙县和勐腊县4所边疆学校,为近两千名学生带来了10场科普讲座及报告,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实物演示的方式,以看-听-做的形式将中国科学院的高端科研成果以科普化的形式在云南边疆地区进行普及,让云南当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科学热情,提升科学素养。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石志奇分别为云南省玉龙县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0余名师生带来题为《科学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和《声波——照亮地球深处的“明灯”》2场科普讲座。
郭传杰老师详尽的为学生阐述了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教育的方法论特点,帮助学生养成像科学家一样的观察、思考以及实践的习惯。
石志奇博士研究生带领学生们了解声波在当前深地探测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必要性。同时应师专学校的要求,向师生们分享了增强科学传播的效果和有效性的一些经验心得,师生在科学传播方式和技巧方面收获良多。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操云甫和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武分别为云南省玉龙县玉龙中学150余名学生带来题为《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和《玻璃,光学与现代科学的兴起》2场科普讲座。
操云甫书记以《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为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原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张文武研究员针对《玻璃,光学与现代科学的兴起》进行了全面的分享,阐明了玻璃与科学革命之间关系。同时还分享了自身的科幻创作经历并向同学们赠送了自己的科幻作品,鼓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精神。
玉龙中学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素贞、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高然和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研究员张智慧为云南省云龙县文笔学校1000余名学生带来《人造太阳 点亮未来》、《神奇的脑控机器人》和《我们一起望天宫—漫谈中国空间站》3场科普报告。
张素贞高级工程师带领学生了解“人造太阳”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共同体验有趣的科学实验,畅想拥有核聚变技术之后的人类未来生活。
高然老师通过科普报告和脑电波操纵脑控小车运动的互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脑机接口的神奇,引发学生的啧啧赞叹,学生们踊跃尝试。
张智慧副研究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空间站的功能应用及发展,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并畅想未来航天发展,帮助他们感悟航天精神,深植航天梦。
文笔学校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黄雷、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双双和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张超峰为云南勐腊县勐仑中心小学100余名学生带来《数学中的π》、《我们离人工智能统治人类还有多远》和《人机互动 无需多言》3场科普报告。
黄雷博士对数学中的π进行了详细讲解,带领大家共同走近圆周率,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计算圆周率的一些思想。
李双双副研究员让学生们感受人工智能魅力的同时,带领学生认识人工智能的边界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张超峰老师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智能交互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前沿科技的了解。
勐仑中心小学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协作组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人才方面,协作组统筹组织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包括院士、研究院所党委书记、一线科研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为高质量开展此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科方面,协作组精心策划多元化学科方向,涵盖科学教育、计算机、材料、航天、新能源、声学、数学和人工智能等,为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协作组组织的此次“探索科学世界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活动于“千名院士 千场科普”正式启动后10天内举行,作为院“双千”行动的一种新的先行探索和支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普志愿者的生动讲解和演示,让云南当地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与魅力,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未来协作组将继续拓展科普活动,持续将高端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凝聚成员单位力量,提升科普工作实效,引领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科普工作发展。